2016年7月26日,浙江农科院叶教授联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永嘉蔬菜基地做谢氏农化炎雨牌枯草芽胞杆菌土壤处理对茄子青枯病、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叶教授专业的田间试验,更有说服力!
茄子青枯病病菌主要在病株残体遗留在土中越冬,从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通过雨水、灌溉水、农具、家畜等传播。高温和高湿的环境有利于青枯病的发生。雨后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时会造成病害的严重发生。连作、微酸性土壤发病重。
茄子黄萎病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借风、雨、流水、人畜、农具传播,从幼根伤口侵入。气温低,根部伤口多,雨量大,浇凉的井水发病重。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底肥不足,定植过早,覆土过深,连作地块发病重。
茄子青枯病、黄萎病都属于土传性病害,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所以想解决青枯病、黄萎病等土传性病害,就要从根本入手,土壤处理减少病原菌。改善作物根际微环境,阻断病原菌的侵入,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具体用药方法:使用土壤熏蒸剂。用药前6小时先灌水、使土壤湿度保持60%。撒施药剂,用旋耕机翻入20-30厘米深;并开沟、覆膜后灌水,密闭20天后,松土透气7-10天。枯草芽胞杆菌,每亩拌干砂20公斤,撒施后旋耕入土。
叶教授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土壤处理试验(现场图)
谢氏农化一直专注于土传病害、重茬障碍的研究,技术人员提出从土壤物理肥力与微生物肥力入手,提出了“改善土壤、杀菌补菌、改善根际微环境、提高作物免疫力、全程防控的”新思路,利用平衡疗法,系统化解决重茬病害,土传病害的防效在95%,增产幅度可高达30%!